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罗青老師学画历程和绘画理念
隔与不隔 137*69cm 设色纸本
小时侯,我跟寒玉堂溥心畬先生学画。溥先生教画的方式很特别,事实上他从来不教人怎样画画,而是一面说经论史,应酬客人,一面谈笑风生,面对学生,吟诗作 对,诙谐时出。他偶尔动笔书画的时候,大家只有在一旁并息而观而已。后来我才体悟到教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一种是不教。老师不耳提面命的教,有时候反 而启发更大。因为老师既然不教,学生只好在旁边默记,用心琢磨,把老师一言一行,以及创作书画的各种动作,每一个细节步骤,全都默记了下来,回去反复练 习。学生必须主动学习,方能有所进步。
我认为,细心摹仿老师的书画动作与节奏这一点,很是重要。为什么我们现在学王羲之,不容易学象呢,就是因为我们没能亲眼看他书写的动作(笑),如果能够看到他写字样子,我相信很快就能把王羲之体写像了!
这是我小时候摹仿溥先生的画作,后来才知道这是他是摹仿罗两峰的,而罗画又摹仿自丁云鹏,丁画则摹仿自宋人。从这一系列的模仿过程,我认识到中国画,是有一个坚强的代代传承的历史。俗笔只有刻板继承,妙笔方能变化出新。
小时侯摹仿溥先生的作品,只是外表皮毛神似,但拿来与原作一比,就会发现笔墨结构完全没有。不过,通过这样仔细临摹,让我彻底熟悉溥画,就像面对亲人的口音一样,一听就知道是谁,如果是 “假音”,那很容易被识破。
习得溥先生的画法后,我遍临马夏北宗名作,开始想要变化一下,也临摹过一些石涛、八大、四王、渐江。以前我们临摹的条件非常差,只能参考书报上的 黑白图片临仿,画面很不清楚,模糊处都要猜得去画。现在条件好了,十几年后我看到原件或精美的复制品,印证自己猜测的地方,倒也正确。可见这种训练,也有 好处。我过去还摹仿过指画之类的,”非笔” 画法,同时对东方西方艺术,多所吸收。慢慢地,按照上述古今对照的路子来发展,找到了自己的东西,想要反映二十世纪的生活和现代人对生活的看法。比如这幅 画<蜗牛送密蜂>,画上题唐王维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题材很旧,但画的不是人送人,而是蜗牛(缓慢时间的代表) 送蜜蜂 (忙碌时间的代表),这就是用现代观点从新诠释传统了。因此我非常重视学习了古典,先要了解古,方才可以古今对照,反映现代的发展。
文章摘自: http://www.sunbow-xy.com/Art-luoqing-critical%20artical-1.htm
小时侯,我跟寒玉堂溥心畬先生学画。溥先生教画的方式很特别,事实上他从来不教人怎样画画,而是一面说经论史,应酬客人,一面谈笑风生,面对学生,吟诗作 对,诙谐时出。他偶尔动笔书画的时候,大家只有在一旁并息而观而已。后来我才体悟到教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一种是不教。老师不耳提面命的教,有时候反 而启发更大。因为老师既然不教,学生只好在旁边默记,用心琢磨,把老师一言一行,以及创作书画的各种动作,每一个细节步骤,全都默记了下来,回去反复练 习。学生必须主动学习,方能有所进步。
我认为,细心摹仿老师的书画动作与节奏这一点,很是重要。为什么我们现在学王羲之,不容易学象呢,就是因为我们没能亲眼看他书写的动作(笑),如果能够看到他写字样子,我相信很快就能把王羲之体写像了!
这是我小时候摹仿溥先生的画作,后来才知道这是他是摹仿罗两峰的,而罗画又摹仿自丁云鹏,丁画则摹仿自宋人。从这一系列的模仿过程,我认识到中国画,是有一个坚强的代代传承的历史。俗笔只有刻板继承,妙笔方能变化出新。
小时侯摹仿溥先生的作品,只是外表皮毛神似,但拿来与原作一比,就会发现笔墨结构完全没有。不过,通过这样仔细临摹,让我彻底熟悉溥画,就像面对亲人的口音一样,一听就知道是谁,如果是 “假音”,那很容易被识破。
习得溥先生的画法后,我遍临马夏北宗名作,开始想要变化一下,也临摹过一些石涛、八大、四王、渐江。以前我们临摹的条件非常差,只能参考书报上的 黑白图片临仿,画面很不清楚,模糊处都要猜得去画。现在条件好了,十几年后我看到原件或精美的复制品,印证自己猜测的地方,倒也正确。可见这种训练,也有 好处。我过去还摹仿过指画之类的,”非笔” 画法,同时对东方西方艺术,多所吸收。慢慢地,按照上述古今对照的路子来发展,找到了自己的东西,想要反映二十世纪的生活和现代人对生活的看法。比如这幅 画<蜗牛送密蜂>,画上题唐王维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题材很旧,但画的不是人送人,而是蜗牛(缓慢时间的代表) 送蜜蜂 (忙碌时间的代表),这就是用现代观点从新诠释传统了。因此我非常重视学习了古典,先要了解古,方才可以古今对照,反映现代的发展。
文章摘自: http://www.sunbow-xy.com/Art-luoqing-critical%20artical-1.htm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做很久的房子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界限/界線

甲同學問我 :老師, 這人物我要用什麼顏色來上都可以嗎?
我說 :可以啊。你用什麼顏色都可以。
乙同學聽到了就說:你要怎樣都可以, 亂塗也可以。
我對乙同學說 :真的嗎? 我有說過亂塗也可以嗎?
老師讓同學"自由發揮" 如果一不小心, 同學就會把這樣的訊息解讀成, "怎樣都可以,什麼都可以"。有時候, 多一點限制就會變成死板, 少一點限制又會變成一種危險。
記得以前在學校時, 陳國華校長對我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 老師就是要教學生"大是大非"。換句話說就是什麼可以, 什麼不可以, 要劃清界線。美術不同於其他科目, 它是一個可以不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是非"來走的科目,那這裡面的界線又是什麼呢?
我所注重的是學生的投入、學習態度及反應。這樣的說法很抽象可能學生會不了解, 而且在教學上如果語言傳達不清楚是會造成誤會的。說成 : 十全十美以下, 亂畫以上? 這也不是我所要傳達的。
我的做法是: 在畫室裡,當發現同學開始亂畫時, 我會問同學要不要停下來休息一下。有時亂畫可以是學生宣洩情緒的方法之一, 只要是在安全的情況下不影響別人是可以允許的。在學校裡, 亂畫就是重畫,不畫就是沒分數。 在家裡, 你要怎樣畫就怎樣畫吧。
所謂,劃清界線,分清界限。
老師該不該示範?
我不太喜歡用一些很制式的畫法來教導學生。比如說,樹一定要這樣, 人一定要那樣。對於老師該不該示範總是有所顧慮, 我不希望示範影響了同學本身的想像和創造力,有的學生會因為看見老師畫成這樣, 自己跟不上時而產生挫折感。
不過, 有時我還是會在白板上示範畫法。我會告訴同學畫太陽花時, 先從什麼地方畫, 然後要注意它跟其他花有什麼不同。我會傳達一個明確的方向甚至是畫法。學生總是跟得緊緊, 而且都覺得老師畫得很美。(事實上並沒有很美)
這當然不是好方法,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物體之後才下筆。但是我也察覺到, 如果每一堂課都要同學靠想像或印象來畫,其實是不容易的。因為想到是一回事, 看見是一回事, 要畫出來又是一回事, 所以有的同學會在下筆時常覺得困難, 有時也就因為不知道如何下筆, 最後就不想畫了。
我在白板上示範, 同學跟著, 就像在抄筆記一樣, 同學自我思考的空間自然就沒有了。當然老師可以不必全程示範, 留些空間給學生總是好的。那這樣是不是一件壞事呢?在我看來模仿其實也算是學習的一部份, 我相信創造力不會因為模仿而消失,一個人會因為模仿而失去創造力那是因為他對事物不再思考。 我自己也從模仿中學習, 而畫畫的技術在模仿中確實能得到提升。
那老師該不該示範呢? 或許這樣說吧, 老師可以示範。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塗成一片

幼兒班常常會出現畫塗成一片的情況,這種情況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把孩子送來學畫結果是塗成一片?
我想, 有時候不小心弄錯了一點, 就想塗一塗, 希望能變好一點。有時候塗一塗以為會好一點, 結果卻越塗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然也有的時候塗一塗竟然就真的變好了。
又有的時候一塗, 就變成一片, 什麼都看不見。
小朋友塗成一片自有他的道理。他們會把塗成一片說成是下雨了,火災了,藏起來了等等。當然小朋友也會有沒有道理的時候。不過, 如果拼命地要去了解"塗成這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還不如給小朋友一個接納的態度來得好。
先把兒童心理繪畫理論放在一邊, 我們對待小朋友在圖畫紙上塗成一片的事,為什麼就不能以平常心來看呢?我沒有任由孩子隨便或推卸責任的意思, 我所了解的是, 很多事都有不想做或不專心的時候。
兒童心理繪畫理論是必要的,小朋友偶爾喜歡塗成一片是平常的。只要不是每一張每一次都塗成一片, 其實也沒什麼關係。我們去了解孩子是出於愛, 為什麼接納就不是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