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遊戲?



看過電影《威鯨闖天關》( free willy)的人大概都還記得那隻善體人意,聰明伶俐的虎鯨, 它也是海洋食物鏈中最高等的動物。看看它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十分顯眼,而雄獸的鰭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可是, 上圖並沒有看見它強大的三角形背鰭。那只聰明伶俐的虎鯨在走紅之後, 它的生活都在表演。背鰭下彎是因為長期生活在人工水池所致(好像是說人工水池的浮力與海洋不同)。隱約記得一部有關它記錄片的旁白: 它常期在海洋公園裡表演, 要再回到海洋裡生活是危險的... 它體重不足,  牙齒退化, 食量在減少... 我們常常陪它遊戲,  因為遊戲避免無聊沮喪。
雖說小朋友是天生的畫家, 以我觀察有的小朋友對來上畫畫班在老師指定的題目下作畫上色真的沒有很大的興趣。 對於這些小朋友, 還會喜歡來我這裡上課,  我猜是因為我給他們遊戲時間吧。如果我們認為只有坐好上課才是教育, 也許我們的孩子現在都過得不快樂。
不是每個小朋友都一定要學畫畫上色, 但是每個小朋友一定都需要遊戲。
遊戲對我們真的很重要(無論大人小孩)。


延伸閱讀: 
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審美教育書簡》是一部經典名著。
作者鋻於他所處的時代“上層腐朽,下層粗野”的狀況,認為當時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這種分裂的人身上存在著兩種衝動: 感性衝動和理性衝動。

感性衝動的對像是生活,它佔有、享受,被官能所控制,是被動的,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是自然人;
理性衝動的對像是形象,它要的是秩序和法則,受思想和意志的支配,是主動的,處於這種狀態是理性人。
二者各有強制性,不能直接結合,故要是二者結合,人從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間必須要有一座橋梁,這便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能使人恢復健康、賦予人美的心靈、充當人性的教師,它尤其能喚起人身上的第三種衝動——遊戲衝動。
遊戲可以說是自由的同義語,它使得感性與理性、物質與形式等對立都結合起來,從而克服人的分裂狀態。 
--http://www.bookssearching.com/product/100001/359863/


1 則留言:

  1. 在幼兒班, 我都一定讓小朋友玩10~15分鐘。
    至於小學班則視情況而定。有時則一口氣畫到下課。
    我這裡沒有高級的玩具, 只有一些簡單的小東西(是些貝殼、紙皮、小娃娃..)小朋友會自己發揮想像, 跟自己玩, 跟朋友玩。這些東西已經放在畫室一年, 目前還沒有聽見小朋友說膩。
    有時小朋友也會把畫畫的過程當成是一種遊戲, 是遊戲的話就不會想太多, 所以下筆時會很大膽, 有的還一面畫一面笑, (比如說老師我畫的牛在大便然後飛起來之類的) 小朋友會把畫畫當成是好玩的事。

    回覆刪除

意見